在学习新常识的同时还要复习以前的旧常识,一定会累,所以应该注意劳逸结合。只有充沛的精力才能迎接新的挑战,才会有事半功倍的学习。智学网高中二年级频道为你整理了《高中二年级数学上册必学五要点》期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!
1.高中二年级数学上册必学五要点
1、科学记数法:把一个数字写成的形式的记数办法。
2、统计图:形象地表示采集到的数据的图。
3、扇形统计图:用圆和扇形来表示总体和部分的关系,扇形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;在扇形统计图中,每一个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等于该部分对应的扇形圆心角与360°的比。
4、条形统计图:了解地表示出每一个项目的具体数目。
5、折线统计图:了解地反映事物的变化状况。
6、确定事件包含:一定会发生的势必事件和肯定不会发生的不可能事件。
7、不确定事件:可能发生也会不发生的事件;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不同;不确定。
8、事件的概率:可用事件结果除以所以可能结果求得理论概率。
9、有效数字:对于一个近似数,从左侧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,到精准到的数位为止的数字。
10、游戏双方公平:双方获胜的可能性相同。
11、算数平均数:简称“平均数”,最常用,受极端值得影响较大;加权平均数12、中位数:数据按大小排列,处于中间地方的数,计算简单,受极端值得影响较小。
13、众数: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,受极端值得影响较小,跟其他数据关系不大。
14、平均数、众数、中位数都是数据的代表,刻画了一组数据的“平均水平”。
15、普查:为了肯定目的对考察对象进行全方位调查;考察对象全体叫总体,每一个考察对象叫个体。
16、抽样调查: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;从总体中抽出的一部分个体叫样本。
17、随机调查:按机会均等的原则进行调查,总体中每一个个体被调查的概率相同。
18、频数:每次对象出现的次数。
19、频率:每次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。
20、级差:一组数据中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,刻画数据的离散程度。
21、方差:每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,刻画数据的离散程度。
21、标准方差:方差的算数平方根刻画数据的离散程度。
23、一组数据的级差、方差、标准方差越小,这组数据就越稳定。
24、借助树状图或表格便捷求出某事件发生的概率。
25、两个对比图像中,坐标轴上同一单位长度表示的意义一致,纵坐标从0开始画。
2.高中二年级数学上册必学五要点
1.系统抽样:
把总体的单位进行排序,再计算出抽样距离,然后根据这一固定的抽样距离抽取样本。第一个样本使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。K=N/n
首要条件条件:总体中个体的排列对于研究的变量来讲,应是随机的,即没有某种与研究变量有关的规则分布。可以在调查允许的条件下,从不一样的样本开始抽样,对比几次样本的特征。假如有明显差别,说明样本在总体中的分布承某种循环性规律,且这种循环和抽样距离重合。
2.系统抽样,即等距抽样是实质中最为常见的抽样办法之一。由于它对抽样框的需要较低,推行也比较简单。更为要紧的是,假如有某种与调查指标有关的辅助变量可供用,总体单元按辅助变量的大小顺序排队的话,用系统抽样可以大大提升估计精度。
3.高中二年级数学上册必学五要点
单调性
⑴若导数大于零,则单调递增;若导数小于零,则单调递减;导数等于零为函数驻点,未必为极值点。需代入驻点左右两边的数值求导数正负判断单调性。
⑵若已知函数为递增函数,则导数大于等于零;若已知函数为递减函数,则导数小于等于零。
依据微积分基本定理,对于可导的函数,有:
假如函数的导函数在某一区间内恒大于零,那样函数在这一区间内单调递增,这种区间也称为函数的单调区间。导函数等于零的点称为函数的驻点,在这种点上函数或许会获得很大值或极小值。进一步判断则需要了解导函数在附近的符号。对于满足的一点,假如存在使得在之前区间上都大于等于零,而在之后区间上都小于等于零,那样是一个很大值点,反之则为极小值点。
x变化时函数的切线变化。函数的导数值就是切线的斜率,绿色代表其值为正,红色代表其值为负,黑色代表值为零。
凹凸性
可导函数的凹凸性与其导数的单调性有关。假如函数的导函数在某个区间上单调递增,那样这个区间上函数是向下凹的,反之则是向上凸的。假如二阶导函数存在,也可以用它的正负性判断,假如在某个区间上恒大于零,则这个区间上函数是向下凹的,反之这个区间上函数是向上凸的。曲线的凹凸分界点称为曲线的拐点。
4.高中二年级数学上册必学五要点
极值的概念:
很大值:一般地,设函数f在点x0附近有概念,假如对x0附近的所有些点,都有f
极小值:一般地,设函数f在x0附近有概念,假如对x0附近的所有些点,都有f>f,就说f是函数f的一个极小值,记作y极小值=f,x0是极小值点。
极值的性质:
极值是一个局部定义,由概念了解,极值只不过某个点的函数值与它附近点的函数值比较是或最小,并不意味着它在函数的整个的概念域内或最小;
函数的极值不是的,即一个函数在某区间上或概念域内很大值或极小值可以不止一个;
很大值与极小值之间无确定的大小关系,即一个函数的很大值未必大于极小值;
函数的极值点肯定出目前区间的内部,区间的端点不可以成为极值点,而使函数获得值、最小值的点可能在区间的内部,也会在区间的端点。
求函数f的极值的步骤:
确定函数的概念区间,求导数f′;
求方程f′=0的根;
用函数的导数为0的点,顺次将函数的概念区间分成若干小开区间,并列成表格,检查f′在方程根左右的值的符号,假如左正右负,那样f在这个根处获得很大值;假如左负右正,那样f在这个根处获得极小值;假如左右不改变符号即都为正或都为负,则f在这个根处无极值。
5.高中二年级数学上册必学五要点
1.随机事件和确定事件
在条件S下,必然会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的势必事件.
在条件S下,肯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的不可能事件.
势必事件与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确定事件.
任何事件都可以表示成基本事件的和.
2.古典概型
具备以下两个特征的概率模型称为古典概率模型,简称古典概型.
试验中所大概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.
在条件S下可能发生也会不发生的事件,叫做随机事件.
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统称为事件,一般用大写字母A,B,C?表示.
3.频率与概率
在相同的条件S下重复n次试验,察看某一事件A是不是出现,称n次试验中事件A出现的次数nA为事件A出现的频数,称事件A出现的比率fnn=n为事件A出现的频率.
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,假如伴随试验次数的增加,事件A发生的频率fn稳定在某个常数上,把这个常数记作P,称为事件A的概率,简称为A的概率.
4.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
互斥事件:若A∩B为不可能事件,则称事件A与事件B互斥,其含义是:事件A与事件B在任何一次试验中不会同时发生.
对立事件:若A∩B为不可能事件,而A∪B为势必事件,那样事件A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,其含义是:事件A与事件B在任何一次试验中有且仅有一个发生.